









下方基礎生長點的位移能夠形成不同垮距的樹形結構
My blog about Photo,Design.
12/25號在瑪家農場舉行的入住儀式,總統在這天也參與了這個活動,因為在幾年前,排灣族原住民們因風災的緣故,被迫遷離自己的家園,同時有許多人在龍泉營區內住了一年,因此對於他們來說,這個開幕儀式不僅止於官方的活動而已,同時看到臺灣原住民堅韌的性格。
聖誕節對於許多信仰基督教的原住民來說,等同於國外的過年一樣,這個區域內瀰漫出濃濃的聖誕節氣氛,對都市人來說,這裡更有過節的感覺,尤其滿滿是小朋友的笑容與嬉鬧聲。
由謝英俊建築師團隊所規劃與設計的"永久居留屋",永久居留屋這幾個字感覺繞了很大一個圈,帶點官腔的詞彙,卻壓不住原住民熱情地使用屋前的門廊,家園一步步地正在重組。
主要道路將兩個族群分開,小小的單線道上使用了多線道才看得到的安全島,簡單的街道家具加強了領域分界。
下午的天氣陰陰地,但在儀式結束後,天空開始撥雲見日,照在瑪家農場的土地上,到處都是搬家的人潮,還有在一致性強烈的屋群中穿梭的原住民。
剛搬進來就已準備好的咖啡店老闆娘,她的黑咖啡真的很好喝,還有自製的烏龜攪拌棒,屋前的門廊空間在這部分發揮到了極致。
搬進去之前,想要把屬於自己的環境先整理一遍,這是每個住進來的原住民們共同的心聲,因為室內的部分真的有許多的邊角是沒有收完就交屋的,我想這應該跟施工單位的態度有關,雖然他們安慰自己說道"一定是施工時間一直被壓縮,才會有這種沒收完的情形"但在我眼中,又是一個對工作與專業度沒有到位的施工單位。


腳踏車神童,單輪騎超過50米以上,至少我小時候沒有這種技能,長大後也沒有學到。
外部空間錯落得很有趣,高低差圍塑出的空間內容光看就覺得很豐富,加上幾戶間的公共用地,肯定能夠有自發性的活動在其中發生。屋後的空間,經過整理的留白,讓相鄰這件事不在擁擠,同時能夠在中間發生許多有趣的事,有好有壞,但我喜歡這樣的空間。

森林小學的宣傳單發送中,讓部落裡的人都能確實知道未來在這片土地上即將出現的小學,以及以訪問的方式來拉近居民的需求,在未來森林小學出現之後,能夠符合原住民的需求,課程內容更能貼近理想狀態。